12月1日,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神經病學分會(以下簡稱神經病學分會)換屆大會暨第五屆學術年會在上海天佑醫院召開。上海市衛生健康委醫政處吳宏處長、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閆東方會長出席并講話。會議總結了第一屆神經病學分會工作,選舉了第二屆神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常委及委員,探討了神經病學領域研究進展,專家們分享臨床實踐經驗。
本次會議由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神經病學分會主辦,上海天佑醫院承辦。
天佑醫院王強執行院長代表醫院向此次大會表示祝賀。他講到,隨著社會發展,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日益增長,這不僅是挑戰,更是我們服務百姓、建設健康中國肩負的使命和任務。專家匯聚于此,交流前沿技術,深入研討理論,共同促進神經病學的發展,相信必將為神經病學領域帶來新的活力,促進行業的發展和進步。
第一屆神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管陽太教授進行了工作報告。他介紹,自2020年10月神經病學分會成立以來,始終緊扣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總體指導思想,以加強行業自律、規范行業執行為宗旨,秉承持續健康規范化的發展主題,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過去四年,分會共舉辦了4屆神經病學學術活動,48個專題講座,100余位專家授課和主持,線上線下參會人數達到萬余人次。他還分享了分會在腦血管病的全程管理防治鏈和神經免疫性疾病的診療方面做出的積極探索。
第一屆神經病學分會副主委兼秘書長、天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黃樹其作神經病學分會換屆籌備工作及第二屆委員推選情況報告,他從神經病學分會換屆的背景、換屆籌備等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
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鐘菊華副會長宣讀《關于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第二屆神經病學分會領導班子和組成人員的推薦函》。隨后,會議進行了現場選舉,并宣布了選舉結果。
管陽太教授當選第二屆神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黃樹其、曹立、張靜波、吳德云等8人當選副主任委員,朱德生當選秘書長,郝云華當選副秘書長,陳樹斌、高欣、湯建軍等130人當選常務委員和委員。
協會領導為第二屆神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秘書長、副秘書長、常委頒發證書。
新當選第二屆神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管陽太教授在作分會工作部署時提出,新一屆分會成員數量顯著增長,從第一屆的61人增加至141人,這一變化不僅體現在數量上,更體現在質量上。在新當選的副主任委員中,絕大多數是首次當選,且都是科室主任或副主任。他期望新任副主委能夠輪流主持學術活動,實現“大而全”“小而精”的結合,既促進知識的交流,帶動提升臨床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又能深入探討,展示分會平臺的工作成果,提升醫療質量和醫療能力。
閆東方會長向新當選的第二屆分會領導班子和成員表示祝賀。他表示,神經病學分會成立以來,通過開展形式各樣的活動,有效地促成了優秀醫療技術人才和團隊與社會醫療機構的合作,推動了公立醫院的優質技術資源和社會醫療機構的有效嫁接,搭建了公立醫院及社會醫療機構學習交流的平臺,把本市社會醫療機構神經病學專業學術管理提升到一個新水平。他希望換屆后的神經病學分會要繼續發揚團結協作精神,共同助力神經病學分會的建設和發展;注重學術引領,促進技術提升,利用專委會專家的優勢和社會資源,擁抱新科技、新技術;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為青年專業人員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和平臺;同時要積極開展與國內外優秀神經病學專家的交流合作,為學科發展注入新動力。
吳宏處長在講話中強調,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老齡化程度的加劇,對神經系統疾病的挑戰愈發明顯,但對于神經病學分會來說有更多的機遇和學術舞臺。他希望新一屆分會在規范行業行為和提升服務質量上發揮更大作用,為民眾提供更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希望醫務人員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弘揚職業精神,恪守醫德醫風,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做人民健康的守護者、城市健康的推動者、醫者仁心的踐行者。希望分會委員充分利用神經病學分會平臺,相互學習交流,推動神經病學專業診療和防治方面的創新;在專業水平和服務能力上實現突破,與相關學會和專業進行交流,引進國內外先進理念和技術,推動分會和神經病學亞專業的創新發展,為神經病學分會的發展貢獻新力量。
本次年會共分為“神經免疫相關疾病論壇”“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論壇”“腦血管病及相關疾病論壇”三大主題。
神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管陽太作《雙重血漿濾過聯合靶向藥物治療神經免疫性疾病》專題講座,介紹了血漿置換的基本原理、臨床應用及相關經驗等。
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張靜波以《難治性CIDP的思考》為主題,講到臨床表現CIDP,需要排除POEMS綜合征、免疫球蛋白輕鏈淀粉樣變性、遺傳性淀粉樣周圍神經病;血、尿M蛋白是容易獲得性檢查,初診時應該作為排除性診斷進行常規篩查等。
上海新起點康復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孔曉東在《血管炎性卒中》講座中表示,血管炎性卒中診斷困難,確診通常需要手術活檢;MRI等診療技術的進展,為血管炎性卒中提供了無創診斷的可能性;血管炎性卒中的治療需要多學科合作。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曹立圍繞《遺傳性痙攣性截癱的診斷策略和治療》,介紹了遺傳性痙攣性截癱的診斷策略、檢測策略以及治療進展等。
上海同濟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王麒在講述《DBS感知技術與帕金森病個體化精準治療》時,提出帕金森病需要個體化精準治療、LFP是重要的大腦電活動生物標記物等觀點。
在《肌萎縮側索硬化癥的診治進展》講座中,上海市養志康復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蘭丹梅圍繞肌萎縮側索硬化癥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等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
上海天佑醫院王宗文博士在《缺血性卒中預防復發的研究進展:聚焦抗栓治療》主題講座中,通過臨床案例深入講解了抗栓治療在預防缺血性卒中復發方面的重要性和效果。
上海同濟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顧進茂以《淺析經橈腦血管造影》為主題,結合臨床病例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上海大學醫學院附屬全景醫學影像診斷中心主任高欣在《血管周圍間隙與神經系統疾病相關性》講座中講到,血管周圍間隙(PVS)的擴大被認為是腦小血管病的影像學標志物之一;隨著年齡的增長,PVS可能自然增大,這通常與腦老化和血管周圍組織的退化有關。
本次學術會議由同濟大學附屬天佑醫院黃樹其教授主持及總結。會議聚焦神經病學及相關領域最新指南及學術研究,有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神經影像學、神經免疫學等多學科專家和教授,從多角度探討神經病學及相關疾病的新機制、新方法。本次會議得到廣泛關注,學術氛圍濃厚,成果斐然,獲得圓滿成功!